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园。

    《乳山市志》中专门辟有《乳山革命烈士名录》章节,详细记录了各村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我们很轻易地找到了南口村烈士名单。细数一下,一个小小的南口村竟有29名烈士,其中,二位兄弟烈士赫然在列。名单如下:

    王寿凤王玉殿(典)姜元岗王思本姜泽润王孟如刘占仁姜云文王思善王安堂姜孟建王在模王允升王守金王永春姜孟坤李承才王京升王在堂王东堂李承法姜孟智王田开刘京山姜奎令王玉山姜孟松姜孟山姜允津

    我们不妨设想,今天的南口村有300余户人家。那么在战火纷飞的70多年以前,会有多少人口呢?估计也就是300多口人吧。300多口人,29名烈士,说是家家有烈士,应该不过分!

    有幸的是,在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英烈名录纪念碑上,他们哥俩的名字赫然镌刻。

    陵园的工作人员也提供了二位烈士的相关资料:

    王玉殿(典):男,1897年5月出生,山东省乳山县大孤山公社南口大队。1937年7月参加革命,胶东军区东海独立团二营排长。1941年6月乳山县黄村牺牲,葬于黄村。备注:被敌杀害批烈。

    王玉山:男,1919年2月出生,山东乳山县大孤山公社南口大队。1937年2月参加革命,胶东军区东海独立团三营连长。1940年6月乳山县冷家牺牲,葬于冷家。备注:被敌杀害批烈。

    历史就是这样简洁和凝练!对于二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乳山市志》中仅存英名,陵园的资料更寥寥数语,简单简易甚至简陋,犹如南口村的群山!

    但即使在这些简单简易甚至简陋的资料中,稍加留意和比较,便会发现有几个纰漏或者说是错误。

    一是烈士王玉殿(典)的名字。烈士陵园提供的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在纪念碑上镌刻的是“王玉典”,而在烈士陵园的提供的相关资料中却是“王玉殿”。看来,王玉殿与王玉典是一人应该无疑了。烈士的亲友王寿延和王玉峰记述中用的是王玉殿,与《乳山市志》记述一致,因此,可以肯定烈士的名字应该是“王玉殿”。因此,在本书此后的相关记述中,就只使用王玉殿了。

    二是烈士王玉殿的年龄。烈士的亲属讲得很清楚,当时情况下人们往往不到二十岁就结婚了。更何况王玉殿家条件比较富裕,更是如此,生子也较早。可如果按烈士陵园的相关资料中记录的王玉殿生于1897年,这样与他1930年出生的儿子王寿延相差33岁,似乎不太可信。还有,王玉殿、王玉山哥俩也相差22岁,似乎也有出入。这样看来,烈士王玉殿确切出生年月应该是他儿子王寿延记述的1914年,属虎。

    三是二位烈士的籍贯。烈士陵园的资料上记录的是“山东乳山县大孤山公社南口大队”,这显然是后人的简易记述,当时情况下怎么会有“公社”和“大队”呢?根据王玉峰相关回忆文章记述,确切的应该是“牟海县胡家乡南口村”。

    四是二位烈士的部队番号和牺牲的时间,这里恐怕要交待得稍微详细一些。

    首先是关于胶东军区的相关情况。在互联网上查寻百度百科,它对胶东军区的记述是这样的:“1942年7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山东军政委员会发布命令,撤销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12月到职),林浩兼任政委。”

    仲曦东(1915—1984)原名仲崇光,别名仲子凌。黄县(今龙口市)龙东乡仲家集人。1938年1月,他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支队军政委员会主席。1940年9月,调至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任政治部主任。1942年7月,调任胶东军区第一分区(东海军区)政委兼地委副书记。次年秋,全面负起党政军的领导责任。建国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他曾为《八路军胶东部队抗战简史》一书撰写序言。序言中说:“1941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统一了胶东地方武装,力量集中了。夏秋两季,对敌发动了广大的政治攻势。”

    这两则资料都表明,无论是胶东军区成立于1941年还是1942年,两位烈士或许都已经牺牲。

    但是,也有资料表明,在此之前的胶东军区是存在的,而且东海独立团为胶东军区下的东海军分区的地方独立团。因此,关于胶东军区的相关情况,可能还得进一步求证。

    关于二位烈士牺牲的时间。烈士陵园记载的是:王玉殿1941年6月牺牲。王玉山1940年6月牺牲。而烈士亲属王玉峰和王寿延记述的分别是1942年和1941年。本书中采用的是后者,主要是想反映我们后人对烈士的一种惋惜与崇敬。

    其次是关于东海独立团的来龙去脉。有资料显示,其前身为1941年春以东海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3团,1942年7月改称八路军胶东军区第18团,不久即编回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改番号为东海独立团。后来分别编入我军第41军、27军等,参加了解放东北乃至全国的战斗。

    照此推断,二位烈士牺牲时,胶东军区是否成立还难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那两个胶东军区也肯定不是一回事;还有,二位烈士牺牲的时候,肯定还没有东海独立团的称谓。之所以史料这样记录,恐怕是按照史料整理时而不是烈士牺牲时的名称确认的。

    因此,二位烈士的部队番号或许应该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3团二营排长和三营连长。这些,还需要专业人员的进一步考证。

    坦率地说,对于相关的史书和资料的错讹,我们相信,绝对不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大意,更主要的恐怕是烈士本身的“简单”和不同时期历史条件的限制。瑕不掩瑜,这些纰漏,绝不影响二位烈士整体的事迹以及史料整体的真实性。因为,恢复烈士生平事迹的原貌既已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对于烈士而言,他们当初的奋斗与牺牲也绝不是要追求个人的什么名垂青史和永垂不朽,他们所追求和继承的是一种精神和事业!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回忆、记述和编撰他们的事迹,无非就是要追求、继承他们的那种精神和事业。我们所要掌握的是他们整体、本质形象的真实和精神的伟大!

    2009年10月31日,笔者与于池和他的父亲及对象(乳山人对爱人的称呼)王永华一起,手持鲜花专程来到胶东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英灵山原名灵山,位于被称为胶东屋脊的栖霞县牙山前怀。胶东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于1945年始建,陵园共占地760亩,这里安葬着抗日战争中在胶东地区英勇牺牲的20850名烈士。陵园入口处“浩气长存”、“英名千古”两座牌坊中间,屹立着“英灵再现,永世致哀”的大型铜雕。整个陵园依山而建,由纪念堂、纪念塔、群雕、铜像及烈士墓、碑、亭等建筑群组成。在山顶最高处,镌刻有“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9个遒劲大字的纪念塔矗立其上,高耸入云。塔的下方,就是陵园的主墓----胶东特高官、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的坟墓。在山上,还安葬有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军区战斗英雄、爆炸大王王克山,胶东军区特等劳动模范王彩春,五旅战斗英雄、胶东候补参议员孙连君等革命烈士。

    整个陵园气势雄伟,俨然一个威武的对敌军阵,一支不朽的英勇军队。烈士纪念塔就是他们的旗帜,以理琪同志为书记的胶东特委就是他们的灵魂,那一排排一列列一队队的座座坟茔,就是一个个威武的战士!

    秋阳高照,碧海丹心。肃立在陵园内,行走在墓碑间,仿佛能感受烈士们抗敌卫国的坚定决心和他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诚之心;清风过处,柏涛阵阵,侧耳在英灵旁,仿佛听到了烈士们冲锋陷阵的号角和呐喊,仿佛看到了他们曾经的战斗岁月和英雄风姿。

    是的,我们的烈士们都没有死,他们依然怒目圆张,严阵以待,聚精会神地倾听着杀敌报国的集结号,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出征!

    向伟大的英烈们致敬!

    (本章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